近年來,全息投影這個詞在娛樂表演領域經常出現,但由于無法滿足“在空氣中成像”這一標準,因此這基本上只能就是“僞全息”。不過,通過一些“僞全息”技術,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達到與“真全息”類似的視覺結果。
目前的“全息”多用于國產產品展示或者某種現場活動的短暫結果,要緊有下列幾種實現方法:
1.佩珀爾幻象
1862年,由科學家約翰· 佩珀爾發(fā)現的“佩珀爾幻象”( Pepper Ghost)原理,是目前最常用的“偽全息”技術。
▲早期“佩珀爾幻象”在舞臺劇中的應用
如圖所示,在舞臺前呈45度角放置了一塊晶瑩玻璃,表演者在舞臺下進行表演。將燈光打在舞臺下的表演者身上,然後透過玻璃便可以把表演者的影像再現在舞臺上的特定區(qū)域,猶如憑空出現的“鬼影”一樣。
2001年,全息膜的誕生讓人們可以使用佩珀爾幻象在舞臺上實現更加逼確實虛擬幻象。現在一些全息膜裏面有許多細細的線路絲。借助這些線路絲,人們通過手指觸摸就能與全息影像進行互動。
▲李宇春在春晚中的節(jié)目便是使用佩珀爾幻象而做到的
2015年春晚,李宇春的節(jié)目《蜀繡》讓很多人印象深刻:她在表演時突然分出三個分身,形成4個李宇春同臺演出的奇異場景。另外國際上比較典型的案例視頻包括:2014年billboard頒獎禮上,已故“搖滾天王”邁克爾·傑克遜“複活”唱新歌;2010年,日本虛擬偶像初音未來的演唱會也是使用全息膜把虛擬的初音未來“實體化”。
但全息膜技術的缺點在于可視角度會受較大限制,當觀衆(zhòng)在某些特定角度觀看圖像時,會産生變形。
▲央視羊年春晚視覺總監(jiān)介紹全息膜
2.水霧投影
該技術的實現原理就類似海市蜃樓,將提早制作好的全息圖像通過激光投影到水蒸氣上。使用水蒸氣對光的反照,形成立體圖像。不過由于控制水蒸氣的顆粒大小和密度均勻性的技術目前還有待完善,因此水霧投影的結果並不理想。
▲水霧投影目前結果並不理想